《站直啰,别趴下》:精准预言了一个社会的三十年

09-06 798阅读 0评论

“当一切都趋于平平,人类进入了哀乐中年。”


——作家·王小波(逝于1997年4月11日,代表著作:《万寿寺》)


01.


多年今后,还有许多看过《建国大业》和《长津湖》的老影迷,无比思念上世纪九十时代那个“真他妈敢拍”的黄建新。和第五代其他人的庞大叙事不同,黄建新最早拍城市。经过城市,尖锐地捉住了我国和我国人。


原因是他跑去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。去澳洲之前,他归于“前锋形象”,靠着《错位》《轮回》《黑炮作业》,奠定了江湖方位。出国时,他还洋洋得意,咱也是个闻名导演,艺术精英啊。去了澳洲一看,发现底子没人看我国电影,更没人知道他是谁。当地老百姓,看艺术片的都少。


黄建新被特别照顾,能够半价看电影。一次,一个被誉为“大洋洲的自豪”的新西兰女导演的三部曲上映。他跑去看,发现影院里没几个人。反倒是周围好莱坞电影排着长队。此前“电影是群众艺术”的观念顿遭冲击。本来国外老百姓不把电影当艺术熏陶自个儿,人家便是下班后的文娱,轻松轻松。


1992年,黄建新回国,又被冲击了一下。


那年,白叟一南巡,祖国山川大地习尚为之一变。做完两年访问学者归来,黄建新特别不习惯,怎样咱们都在谈钱?人人都想办公司,当老板。回到西影,厂里也跟他谈钱,说电影制作观念要改造了,现在考究一个经济效益,假如拍出来收不回本钱,厂里就很难给你出资了。


黄建新有点懵逼。跟导演何平去海南转了一圈,正赶上海南搞圈地运动,看到有人花100万买地,扭头把自己实现成了千万富翁。直接傻眼了。又去深圳、山东散步。发觉我国社会、我国人好像一夜之间变得务实了,谁也不聊虚的。在这个改变中,最不习惯的,是从八十时代走来的那拨知识分子。


当然,也包含被“精英艺术”教育过的黄建新自己。


不久,黄导看到了邓刚的小说《左邻右舍》,正好谈及这个问题。这部小说里有三种人:知识分子、体系官僚,以及一个流氓暴发户。


他急忙联络邓刚,说要拍。《左邻右舍》由此成为黄建新“城市三部曲”的榜首个剧本。拍的是日子化、市民化的故事,黄建新就说不能找那些美丽、帅气的小伙子来拍,期望艺人更挨近咱们眼力所及的普通人。找了半响没找到。朋友给他出主意,说,你呀,去相声圈子转转,那儿多。


黄导没想到,自己会从相声界挖掘出一个东京电影节的影帝。


那便是牛振华。


02.


1992年,《综艺大观》上播了一个说小品不算小品、说相声也不算相声的著作。名叫《面的与皇冠》。这个著作的编剧,名叫冯小刚。


扮演者,冯巩、牛振华。


那著作今日看来没什么。无非便是京腔文明那套磕,说话夹枪带棒,拐弯谩骂外加抖机伶。但在其时,“面的”与“皇冠”现已暗示了我国社会的改变。人与人开端彼此比较了,社会阶层开端分层了,人们以花钱多少这种经济方位来衡量社会方位了。一句话,人与人有了消费上的轻视链。


那时,央视搞“艺苑风景线”。冯巩很上心肠参加。拉着还没什么名望的冯小刚攒簿本。二冯联络很不错。在《我把芳华献给你》里边,冯小刚说自己曾与冯巩在魏公村吃饭,喝大了之后,坐在路上抱头痛哭。


冯巩是个特别重情义、会做人的人。他的成功不是偶尔。


冯小刚女儿一岁时做腭裂手术。他一个大忙人把一切事儿都推了,在医院陪了一天。大哥大响了一天,他也不接。为了逗孩子快乐,买了十个玩具。后来冯小刚写剧本《大撒把》,找北影,北影不要。他找冯巩,冯巩四处给他拉出资。扭头北影又要了。冯小刚一个新人不敢开罪北影厂,又怕冯巩悲伤。


冯巩说你定心,那儿出资的都是熟人,我去打招待,你拍你的。


有没有开罪那帮出资人不清楚,横竖冯巩自己把这事儿扛了。


春晚的创造稿费,都是央视给。不会很高。冯巩年年上春晚,有一个安稳的创造班子。假如著作拿奖,第二天,他会亲身开车,自己掏钱给兄弟们送稿费。每年进春晚剧组,央视管饭。有一次限额,一人只给20元。且艺人规范高于编剧。冯巩带的编剧多。气得立刻要打一万块钱给团队吃饭。


冯教师做人局气啊。


1992年,牛振华便是他引荐给黄建新的。


黄建新最早找的是冯巩。一天,冯巩带着牛振华去黄导家玩。黄导说手头的电影有人给他引荐了一什么华。冯巩说,会不会便是我这哥们儿啊?黄健翔看牛振华长得有点意思,当即把艺人定了。后来才知道,人家引荐的是人艺梁冠华。也便是日后演《贫嘴张大民》的那个狄仁杰。


那是牛振华榜首次正儿八经地演电影。电影名叫《站直啰,别趴下》


不夸大地说,这部电影精准预言了尔后三十年的我国社会。


03.


电影开篇便是床戏。


冯巩扮演的高作家,跟妻子蜗居在母亲同一屋檐下的一间卧室里,每晚上都不爽快。幸亏这时,单位奖赏他,给他分了一套新居。


搬迁这天,却遇到怪事。满宅院人用异常的目光看高作家。看门大爷凑上来给他们发预警信号:你们这是第五家,之前现已被打跑了四家。


高作家和妻子这才知道:近邻住着一个流氓,把街坊的腿都打折了。


第二天一早,妻子出门,看到一堆西瓜皮被近邻扫到门口,招了一大堆苍蝇。高作家拿灭害灵杀苍蝇,把近邻流氓给激怒了。


流氓叫张永武。牛振华演得栩栩如生,说话的声调,看人的目光,那种没文明、没本质的细节,拿捏得非常到位。看过这段的,想必形象深入。



这天,张永武没找高作家费事。传闻他是作家、记者,堆了一番笑脸。


很快,高作家就知道张永武是个什么人,首要跟谁不对付了。


这一层三户人家,除了这俩,还有一个刘干部。一天夜里,有人敲门敲错了,带着礼物找到了高作家。高作家出门一看,张永武把人家的礼物接了曩昔。高觉得这么就事不地道,那清楚是送给刘干部的。


成果张永武带他进屋一看,截了刘干部一柜子的礼。


还振振有词:


“我这是冲击不正之风。”


截人家东西不说,张永武还在走廊里养狗。一条大狼狗。整天夜里狂吠。世人很无语。可没人敢惹他。


直到一天下午,派出所上门,拉走了张永武的狗,还把他拘留了。本来是刘干部,暗地里把张永武举报了。


对此,张永武心知肚明。他喝醉酒,去找高作家倾诉,告知高,自己跟刘干部早有恩怨,整栋楼里边,最看不惯的便是他:



第二天,张永武愤恨地砸了刘干部家门,拿着大棒给人家大门铁皮都砸出坑了。刘干部不服啊。张永武带着老婆跟人家扭打起来。高作家急忙叫派出所的人。这一闹,又把张永武带走。没抓,让写查看。


故事到这儿,牛振华扮演的张永武,都是一个彻里彻外的不和形象。


流氓、无赖,偷公共财产,不尊重人,只管个人私益。


但往下看,作业就没那么简略了。


04.


一天,高作家回家,发现楼下很热烈。张永武凑上来,发了张手刺给他。说自己辞去职务了,现在经商,养鱼,今后照应着点儿。


张永武乘着时代风口,当上了个体户。


他对自己的认知还挺清楚,好逸恶劳这么多年,总算找到一件自己喜好的事还能赚钱,这个机会得捉住,无论怎么得干成它。


对这一新现象,刘干部定见很大。觉得张永武这种人,是在钻社会空子:



高作家的情绪则平缓一些,说这也是变革大势嘛。


刘干部不光有定见,他还要举动。


首先是等着看张永武的笑话。


资金有限,张永武先是在家码了一堆鱼缸。鱼的本钱可不小,好几百块一条呢。这鱼要不成,那就败尽家业。偏偏楼里停电,一停便是三天。


没电,就无法制氧。鱼就得死。


为了让鱼活好。张永武带着老婆、孩子,一通宵一通宵地玩儿命人工制氧,拿着大水瓢给鱼们透气。



刘干部得知此事,快乐肠咒骂道:



可张永武挺过来了。不久,就招朋友拉来了发电机。


也不论影不影响楼里边的人睡觉,横竖发上电,鱼就活了。


不光挺过来了,这鱼还越养越好。眼看有收益,人家还招了一个小秘书。鱼缸加了好几个,家里装了换气体系。张永武对街坊们说:



张永武兴旺期间,刘干部一向没闲着。


一向在悄悄写匿名举报信。


意图只要一个,找到张永武的不法行为,将其狠狠拿下。高作家这也才知道,刘干部一向在私自查询张永武。


在刘看来,张这种人能成事儿,必定不洁净。


刘干部自己不出头。他怎样办呢?女儿没考上大学,清闲在家。他让女儿去做间谍,向张永武示好,骗得张永武信赖,查询他的不法行径。


要知道,他女儿仍是个如花似玉的少女。


而他又清楚张永武是个流氓…


万万没想到,张永武在这件事上一点也不流氓。他没把对刘干部的成见搬运到他女儿身上。刘的女儿帮他养鱼,他还挺感谢。


某夜,张永武要带家人去酒吧消费,把刘的女儿也叫上。


刘干部竟然让女儿捉住机会,看看张永武交游的都是什么人,做了什么买卖。


成果,人家啥也没干。一快乐,还给刘的女儿买了身衣裳。女儿回家,被刘干部逮个正着。这下两口子这才慌了,问女儿:



女儿感到冤枉。气得去开了个“处女膜无缺”的医学证明。她再也不愿意被父亲当枪使了。你想抓张永武的凭据,你自己去吧。


没几天,又出了一档子事儿。刘干部这下暴露了实在嘴脸。


05.


张永武养的鱼很精贵,得吃小草鱼。这玩意儿市场上欠好买。一两天没吃上,鱼就心慌。给喂其他东西,喂欠好,就死给你看。


他媳妇一瞎喂,喂死俩。给张永武心痛的。


但他脑子好使。在小区里贴了一张告示,征收小草鱼,供给捕鱼东西,咱们伙儿下班去捞,捞了到我这儿,能够换钱。


咱们一闻到钱的味儿,瞬间振奋起来。连看门大爷,也不甘人后。小伙子传闻有钱可赚,约会都不去了。大人们还发动了孩子一同捞。


刘干部心里直痒痒。


之前,他传闻张永武给秘书的奖金比自己薪酬还高,心里就不是滋味儿。


可老婆说,你跟张永武这联络,还去赚他的钱,不怕被人笑话吗?


刘干部找了一个非常合理的、又有格式的理由来安慰自己、阿Q自己。


刘干部狠啊。他不光要挣,他还要断一切人的财源,一个人耐久地挣。他有个亲属是管水库的。他让亲属去联络张永武,定时、耐久供给很多的小草鱼给他,让张的鱼吃得又大又肥。


刘干部呢,从亲属这边抽成。


自搬入小区以来,一路看着张永武和刘干部厮杀,听刘干部无数次想置张永武于死地的高作家,偶尔得知此事,几乎无法信任:


本来在金钱面前,刘干部的脊柱没那么硬。


更让高作家没想到的是,一天,自己被张永武请到了饭局上。张永武的生意做大后,开端考究门面,开端跟文明人拉近间隔。那顿饭,请了不少文联的。高作家一进门,不光看到了文联熟人,还看到了刘干部。


座上宾刘干部欠好意思地冲他浅笑。


张永武既往不咎,走上去搂着刘干部的脖子说:



张永武是聪明的。生意想做大,离不开文明人揄扬,得跟体系内的人打交道。


这顿饭,也成了前后时代空气改变的缩影。


事儿还没完。


刘干部这条线完毕了,高作家还有个尾巴。


拉近间隔后,张永武遽然找到高作家,说自己在别处买了房,想跟他们换房子。为啥?由于找人算了,说这儿风水好。他想把两套房子打成一套。买的那套,让高作家去住。高作家带着老婆看了新房。


当然方位好、视界好。这是喜从天降啊。


看房当晚,张永武就找人来砸墙。给高作家吓坏了。他的意思是还得再想想吧。张永武给了他这个体面,嘴上说给了他一点时刻。


可一扭头,就带着老婆在家里砸墙、制作杂音。


至此,观众忽然发觉,尽管他有钱了,跟文明人拉联系,骨子里,仍是个流氓。


高作家气得大叫一声:我不换了!


叫完,他就站不直了,快趴下了。


仍是带着老婆,无法地搬进了新家。


文明人的自负,完全被暴发户碾压。


06.


《站直啰,别趴下》的故事并不杂乱。日子气息稠密。乍看便是一出诙谐的市民喜剧。但扒开外表,黄建新在里边包了深入的社会隐喻。刘干部、高作家、张永武,显然是政治、文明、经济三重序列。


首先是人物自身,这三个形象,被刻画得有前史、有深度,细节拉满。


冯巩扮演的高作家,被张永武视为能够“替老百姓发声”的大好人,在剧中却是窝囊的代表。看到张永武截刘干部的礼物时,他先说,你这样不对。张永武一瞪眼。他情绪就柔和下来,说:收一点也行。


张永武耍无赖,他只敢关着门在家谩骂。


真见了人家,满嘴好话。


到最终被逼换房,他也就硬气了一秒钟,瞬间就怂了。


再看刘干部。这人一出场时,一身正气,乐善好施。但很快,就透出一股阴恶面孔,一看便是那种手法丰厚、拿手拉帮结派的人。


他自己想撮合高作家。却打着为女儿补作文的名号。


面临张永武的责问,历来打哈哈。


背地里,一传闻张永武遇到费事,就盼着人家倒运。


最可怕的是,竟然让自己女儿去利诱张,好攥住张的凭据。


手把手教女儿怎么做间谍。


刘干部不苟言笑。你说他没有脏心眼儿吧,一顿握手言和饭后,张永武送给他一个印着穿健美衣女性的打火机,他生怕被旁人看见。藏起打火机的那一刻,好像暗示了他未来和张永武之间的故事。


最终是暴发户张永武。


此人虽是个流氓,自始至终干了不少厌恶人的事儿。但在编剧笔下,并不是一个一无可取的混蛋。相反,他能捉住时代风口,从无赖变成有钱人,身上还真有某些顺应潮流的才能(尽管也不乏卑鄙)


电影前半段,他没文明、爱占便宜,喜爱恶人先告状。


一句话,特别特别自私。


可到了后边,榜首,他胆子大,作业说辞就辞。


好几百一条的鱼,他把家底全花在上面,还借款,勇于承当危险。


第二,为了发财,他也能喫苦,熬夜人工制氧。


为了鱼,他跟老婆动粗。住在发潮的房子里,浑身长疙瘩,他也能忍。



由于他知道,有钱,比什么都好使。


这三个人物,高作家的怯弱、刘干部的阴恶、张永武的无赖,并不是随意而来。有些细节,隐约告知咱们他们是从怎样一个时代走来的。


比方找刘干部算账时,张永武和他老婆在楼道播录音,说刘干部是间谍。


这不便是大字报的遗风吗?


高作家榜首时刻没容许换房,他又名人家“臭老九”。这种行事风格和看待人的方法,显而易见。


相同的,一被说是造反派,高作家就严重得不可。作为知识分子,他非常惧怕自己被扣上帽子。


换到刘干部那儿,他自称连牛棚都睡过,还怕他一个张永武吗?他私下里争斗的手法,一看就带着特别印记。


黄建新凶猛就凶猛在这儿,透过一些很纤细的市民日子的点,奇妙地提醒出了一个国家、一群人,是从怎样一个前史时期走来的。这些人的行事风格、性情构成,又是怎么被前史刻画的。张永武为何“武”?高作家为什么胆怯?刘干部为什么精于估计,都衔接着这个国家的前史。


说完前史,还得看未来。


暴发户、作家、小干部,这是经济、文明、政治的社会隐喻。一开端,张永武是个没什么社会方位讨人嫌的人物。可当他公开征鱼后,一切都变了。


一度对他看不顺眼的刘干部,发现有利可图,很快,成为了利益媾接者。这毫不讳饰地预示着接下来几十年里,在金钱面前,权利怎么改变姿态。而作为文明代表的高作家,在张永武面前,则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物。需求你撑体面时,文明就来吃饭。不需求你的时分,谁把你当回事?


在某些经济上位者眼里,你们不过是臭老九。


这不仅是一种写实,更像是一则寓言。在那个前史转机时期,敢打敢拼的无赖,更简单做暴发户。经济上兴旺了,也就变得人人巴结。权利从此有了跟他同一桌吃饭勾兑利益的或许,哪怕他们从前相互看不惯。


文明呢。文明永远是那个没什么真实话语权,像看客相同,丢失了庄严的作家。


07.


牛振华的扮演过分出彩,把张永武那种蛮不讲理、泼皮无赖一跃变成有钱人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。尔后,黄建新拍《背靠背,脸对脸》和《红灯停,绿灯行》,又找他来演主角。牛还拿到了东京电影节影帝。


《背靠背,脸对脸》这部神作,之前我专门花了一整篇长文讲过。今日就不聊它了。下面说几句《红灯停,绿灯行》。


这片最初不叫这姓名,叫《打左灯,向右转》。


你看看,多灵敏。


难怪这姓名后边不让用了。


某种程度上,它是《站直啰,别趴下》的一种考虑延伸。格式上没那么大。但细化到了社会肌理更纤细的层面。


电影讲一个驾校故事。来学车的人,有记者、社会青年、下岗女工,以及一个得瑟的大款。教他们车的,是一个复转武士。整部电影便是学车期间的小事。经过这些小事,得以窥见我国其时整个社会的气候改变。


其间一大中心,便是钱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联络的改变。


学车期间,大款的优势方位取得了巨大表现。由于给钱给的多,他能够随意挑教练。由于兜里有钱,他能够花钱雇学员给自己就事。


由于钱带来的社会方位,他一个电话就能叫来两个美丽小妞,替他洗车。由于有钱买私家车,他不用跟其他学员挤在同一辆教练车里喫苦,有空调吹。


而其他人呢,都在想办法“图财”。


社会青年深夜去偷井盖。


记者想找某厂长报销学车费。


下岗女工收了大款送的狗。养活不起。咱们帮她卖,都想分点钱。价钱谈好了,女工说不卖了。世人前脚走,她扭头独吞了卖狗钱。


连教练也相同,定时收学员的烟酒礼,回头拿给老婆,存到商店里卖了换钱。


上路查核期间,隔三差五把学员拉到某饭馆吃饭,从中赚中介费。回来路上,又让学员出苦力运桃子,挣下的钱揣自己兜里。


钱钱钱,都是钱。


对钱的钻营,成了全社会的干流心态。人与人的联络,在金钱效果下变得霸道、虚伪、诙谐。人们对取得不义之财,变得振振有词和胸怀安然。


只要一次,黄建新没下死手。牛振华扮演的报社记者,上报领导报销无果后,找被采访的厂家报账失利后,忽然一天夜里,接到大款的电话。大款搞黄色活动被抓了,叫他伪装单位的去赎人。


牛振华没带作业证件,却带了一张发票,来证明自己的身份。


这点小手段,当场被大款识破。大款不由得一通“侮辱”。


最终,面临大款讥讽,记者把发票撕碎,牵强保住了一点知识分子的庄严。


但实际上,这也是知识分子的困惑、怅惘和身处新时代不得不自我反思的命运。他们既不能像个无赖相同鄙陋活着,又不想活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798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目录[+]